-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做好新聞報道的研究
2023-12-11 17:23:00 來源:優秀文章
郭?成
(河北工人報社,河北石家莊 050051)
摘?要:隨著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和普及,在媒體行業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出,信息傳播出現海量化、速度快等趨勢,讀者不再依靠單一渠道獲得新聞信息,媒體行業迎來融合變革,新聞采制傳播方式、思維方式和接受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媒體人要冷靜客觀審視自身,揚長避短。同時,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學習新媒體的優勢,兼收并蓄,堅持走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真正做到新聞報道為人民服務,弘揚社會正能量,為社會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加油鼓勁。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新聞報道;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3)20-0015-03
0引言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1]。長期以來,依托自身良好信譽和公信力,傳統媒體處于新聞資訊傳播的主導地位,讀者群體比較穩定。但同時也出現了思想僵化、新聞內容質量下降等弊端。而此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普及,信息傳播出現碎片化、多樣化、速度快等趨勢,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有了更多選擇,不再過度依靠傳統媒體。新媒體由于傳播快速、信息量大、觀看方便等優勢,讀者群體漲勢迅猛,給傳統媒體影響巨大。傳統媒體應從新聞寫作內容、傳播形式等方面與新媒體融合創新,吸收優勢舉措彌補自身缺陷,探索融媒體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改進提升辦法,針對出現的各類問題找出有效應對辦法,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1新媒體時代對傳統媒體記者新要求
新媒體高速發展,對傳統媒體記者的能力素養、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挑戰。傳統媒體記者必須不斷對標新要求,提升新能力,與時俱進,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推動傳統媒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1.1政治素養要求更高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利益誘惑越來越多,有些新聞工作者開始迷失自我,只做有償新聞。這一現象需要所有新聞工作者警醒,凡是涉及國家安全、民生福祉等重大問題上,必須態度鮮明,行為果斷,堅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新時代媒體行業的職責和使命是服務中心和大局、溝通中國和世界、明辨正確和錯誤[2]。作為黨的輿論喉舌,媒體工作者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圍繞當前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大局,立足本職,弘揚正能量,引導輿論導向,做一名黨在輿論戰線的合格戰士。通過深入走訪,實地采訪報道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的先進典型事跡,通過這些典型身上的愛心、敬業、奉獻的精神,動員職工群眾成為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在社會凝聚奮進向上的正能量 [3]。
1.2專業技術要求更嚴
當下,新聞信息更新速度極快,互聯網上海量發布的信息,使媒體工作者搜集素材、背景材料變得更加便捷,并且大幅度降低了采訪制作新聞產品的時間和周期。主流媒體新聞生產中心發生轉變,由以往的傳統電視逐漸轉變為以受眾為中心,生產方式由單向生產轉變為互動生產[4]。值得警惕的是,這些海量信息不免魚龍混雜,真實性、準確性門檻低,或許有些是想象加工而成。這就需要媒體工作者加強學習,積累多學科知識儲備,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提高信息分析、整合、鑒別真偽的能力和水平。確保新聞采寫的真實性這一準則,堅決杜絕失真報道、錯誤新聞的出現,為讀者及時報道有效準確的消息,維護提升傳統媒體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2主動吸收新媒體的優勢
新媒體理念新、技術新、思路新,能夠靈活適應讀者群體的新需求,顛覆了人們對新聞采寫傳播的固有認知。傳統媒體如果僅僅滿足于開設官方網站、上線電子報,只是學到新媒體的形式,屬于“買櫝還珠”,忽視了新媒體得以迅速發展的內在優勢。傳統媒體記者應靜下心來,深入研究學習吸收新媒體優勢,揚長避短。
2.1轉變固有思想,改進新聞采制方式
海量信息、高速傳播是新媒體賴以生存的顯著優勢,同時整合了報紙、電臺、電視臺三大傳統媒體的獨有優勢,實現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融合傳播,突破了傳統媒體版面字數和播出周期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制作、發布海量信息。傳統媒體記者應正確認識、學習、掌握這一新興傳播方式,借助新媒體最新的信息技術優勢,不斷提高傳統媒體新聞采制的時效性、多樣性。同時,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也要求記者根據社會讀者需求、呼聲,構建新聞采制創新實踐平臺,借鑒互聯網思維,轉變固有思想桎梏,實現在內容采集、內容制作、信息傳播等方面的轉型升級。
2.2守正創新,堅持一體化發展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行業有的出現了管理體制僵化、信息傳播觀念陳舊等弊病,有人甚至對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化轉型”的區別知之不詳,簡單地認為數字化轉型就是做成電子報。這種認知,只看到了外在形式的區別,忽略了組織架構、新聞內容導向、采制發行等多方面的差異。因此,傳統媒體首先要增強自身創新意識,擺脫傳統媒體行業的“惡習”,守正創新,盡快提升及競爭意識和能力,應對新媒體浪潮的沖擊。要樹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強化互聯網思維,放低姿態,主動學習借鑒新媒體互動傳播、平等交流等新做法,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優勢,滿足受眾群體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信息需求。
3媒體融合要堅持“內容為王”
新聞傳播方式可以更新迭代,新聞發布平臺可以豐富多樣,但無論何種創新,都是以傳播服務優質新聞內容為宗旨。無論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要以內容建設為根基,堅持“內容為王”,在采寫高質量新聞報道上下功夫。
3.1采用“體驗”式采訪,使報道內容更真實
近年來,生動活潑、貼近群眾,具有較強現場感和可讀性的報道形式——體驗式采訪報道逐漸火熱起來,這種貼近采訪對象生活、現場感強,帶入性強的采訪報道方式,把焦點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百姓,關注熱點問題,反映群眾呼聲,引導社會輿論。由于記者既是新聞事件的采訪報道者,又是事件的參與者,改“聽他說”為“我自己說”,改“你做我報”為“我做我報”。新聞的感染力更強,可信度更高,加深了報道的深度。以2009年度河北新聞獎二等獎、《河北工人報》2009年9月11日四版《鄉村特崗教師》攝影專題為例,記者與特崗教師同吃、同住,一起聊天,一起娛樂,用手中相機鏡頭定格他們在簡陋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舞蹈、歌唱的瞬間,拍攝到他們認真、執著的工作場景。雖然圖片視覺表現形式簡單,沒有刻意地運用過多的攝影技術表現,但讓讀者看后卻感到真實、貼近,猶如身臨其境。
3.2突出細節事件,找準新聞點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新聞報道要想出彩,找準新聞點很關鍵,圍繞這個關鍵點展開描寫敘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09年度河北新聞獎二等獎、《河北工人報》2009年4月28日二版《39歲老技工重回校園》為例。這篇作品報道了因自身技術相對“落伍”,任丘市39歲機械操作工邊文勝,在求職屢屢受挫之后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回到河北省工業數控技工學校,與年齡比他小一半的“娃娃”們做起了同學的故事。這篇報道的新聞價值在于,利用老技工邊文勝主動回技工學校學技術的“新鮮”事實,側面反映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復雜背景,延展了新聞素材的內容,并將素材的新聞價值最大化。通過新鮮的人和事的表述,折射出時代背景下隱含的社會問題,從而使新聞主題得以升華。
3.3以小見大,用細節塑造人物
人物通訊報道是新聞工作者經常面對的一種題材。然而寫得多了,難免出現“千人一面”的感覺。先進人物大多都具有愛崗敬業、善于鉆研創新、熱心善良等共同特性。如何避免將人物通訊寫成“雷同卷”,就需要靜下心去揣摩、交流,在這些人物身上,尋找獨有的細節特點。以小見大,用細節塑造人物形象,用細節故事編織人物獨有的新聞報道“身份證”。以2011年度河北新聞獎一等獎、《河北工人報》2011年5月5日一版《“小處方”一開就是28年》為例,“堅持讓病人花最少的錢看好病”,這是報道主人公恪守的從醫信念,也是稿件核心。在當今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難、看病貴的環境中,他不僅開“小處方”,更難能可貴的是堅持了28年。這個28年的堅持就讓他的形象有了“大靈魂”。報道從文章的大標題到內文小標題都緊扣一個“一”:“‘小處方’一開就是28年”“三十元藥能吃一年”“一次掛號管用一年”“一個項目惠及全國”幾個“一”,把主人公刻畫得有血有肉、形象豐滿。通訊寫作不一定刻意追求字數、篇幅,但選取的片段一定要有代表性,用簡練的語言刻畫出人物的畫像,讓讀者去評價人物。這篇報道沒有詳細介紹主人公的成長過程、從醫經歷等,只強調他開的小處方,沒有寫一句社會意義和評價性語言,只是通過一位患者的講述,一個醫術高超、不為一己私利的高尚醫者形象無需贅述便躍然紙上。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被大眾所詬病。在醫患矛盾愈演愈烈的今天,此報道在社會上傳遞了一種正能量,這是這篇報道的社會價值和獨特的社會意義。
4傳統媒體新聞采寫融合創新建議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需要抱團奮進,進一步打通“分界線”,把人力隊伍、信息內容、技術應用等多方面的資源整合共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攜手共同發展。
4.1提高新聞作品活力
傳統媒體是讀者了解黨和國家最新時政要點、發展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聯系人民群眾和國家的橋梁紐帶。為及時傳播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資訊,傳統媒體記者要堅持深入一線廠礦企業、田野深山,傾聽人民群眾的真實訴求和呼聲,依托傳統媒體發布平臺講好人民群眾的故事,及時為人民群眾的訴求發聲。同時,依托傳統媒體的渠道優勢,讓各相關部門在出臺政策方針時有的放矢,了解真實的民情,以便做出正確的利民決策 [5]。
4.2采寫走“親民”路線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要想提高讀者關注度,新媒體的“親民”路線值得借鑒。傳統媒體記者在采訪新聞信息時,要考慮讀者群體的差異化需求,不同讀者群體對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心理反應要有提前考量。要有保護被采訪人員隱私的意識,不能為了新聞效果,忽略采訪對象的隱私。在制作新聞作品時,要注意組織語言,避免官話套話、假話空話,盡可能地使用受眾群體喜歡的語言表達方式 [6]。用鮮活的一線故事、切合讀者心聲的新聞,展示讀者最關注的內容,避免讀者出現“審美疲勞”。
4.3新聞呈現形式多樣化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通信工具的普及,讀者獲取新聞信息的媒介選擇日益多樣化。傳統媒體應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在新聞信息發布時,要根據發布渠道的不同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例如,同樣一則消息,如果在紙媒發布,要注意篇幅字數和圖片的配合;在官方公眾號發布,要注重排版方式新穎,語言偏向活潑、口語化;在視頻端口發布,要以生動、活潑的剪輯畫面為主要表現形式,文字標題簡單明了。通過這些調整,使得傳播的新聞內容與各類平臺、渠道的特點相符,并適應老年、中年、青年等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習慣,吸引各年齡段讀者的廣泛關注。
4.4打造高素質采編隊伍
歸根到底,無論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媒體融合的核心也是人。大多數傳統媒體都具有業務知識扎實、配合默契的新聞采編團隊,這是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但是,由于市場因素、待遇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傳統媒體出現了人才外流、人才梯隊建設斷檔等現象。這就需要傳統媒體及早注重媒體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引進,結合各單位實際完善員工薪酬考核激勵機制,改善員工待遇,在留住引進人才的同時,加強對員工的業務技能培訓力度和層次,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結構,學習掌握新技術、新設備,制訂符合實際的融媒體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加快組建一支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高素質采編隊伍。
5結語
新媒體高速發展時代給媒體行業提出了新要求,寄托了新希望,指明了新方向。對傳統媒體而言,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媒體融合發展是未來前進的方向,傳統媒體必須引起重視,擺脫“等、靠”思想,主動作為,學習新媒體的傳播模式和新的傳播渠道,將傳統媒體的優勢發揚光大。無論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要有與時俱進,積極溝通交流,實現優勢互補,走融合創新的發展道路,全方位、多角度生動展示人民群眾踴躍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良好風貌、偉大成果[7]。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黨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以及新媒體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新華網,2022-10-16.
[2] 杜尚澤.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20-20(01版).
[3] 王婭茜.關于如何做好工會新聞報道工作的思考[J].視界觀,2019(8):23-24.
[4] 羅俊彥.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1(10):54-56.
[5] 譙金苗,漆亞林.5G時代電視新聞節目融合傳播的創新路徑[J].電視研究,2019(6):4-6.
[6] 王宇.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9(25):142-142.
[7] 喻國明,耿曉夢.“深度媒介化”:媒介業的生態格局、價值重心與核心資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1,28 (12):76-91,127-128.
收稿日期:2023-09-20
作者簡介:郭成(1987—),男,河北石家莊人,研究方向:新聞采訪編輯。
A Study on how Traditional Media do a good job of news Reporting in the new Media Era
GUO Cheng
(Hebei Workers' Newspaper offic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have sprung up in the media industr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volume and speed etc. The readers no longer rely on a single channel to obtain news and the media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convergence changes, the dissemination of news gathering and production,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form of acceptance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raditional media editor should examine themselves calmly and objectively, making use of their strengths and avoiding the weakness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learn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with an open and inclusive attitude, be eclectic and adherence to the path of media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ruly make the news reports serve the people, carry forward the positive social energy and cheer for the work of the social center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media;traditional media;news reporting;integrated development
下一篇:淺談變頻技術在油氣集輸系統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