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青”出于“纜”問地層 只為信號長連綿
2023-07-25 14:33: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姚東江
“春磊隊長,你的7000m新電纜檢測完好,可以投產使用了。”勞動節過后,在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測井標準井現場,身高一米九幾的青年技師李向華一邊擦著汗、一邊對即將出發的中油測井C3290作業隊隊長楊春磊說。
近年來,隨著油氣勘探開發向深海深地不斷進軍。在高溫高壓井況下,測井電纜如何保持韌性和剛性,內部各條纜芯如何確保通暢和絕緣良好,成為測井工作者面臨的大問題。在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油測井天津分公司,以中國石油企業級技能專家李向華為代表的一批“80后”“90后”青年技能人才組建了李向華創新工作室,活躍在電纜維護檢查、整形保養以及新工具新方法研究等領域的最前沿。他們全部來自生產一線,李向華對記者說,“我們的電纜短的不到6000米、長的9000多米,而且分為十幾種不同的型號、用于不同類別的施工工藝,精度是以千分之零點幾進行計算的。”
回想第一次參加檢查電纜的情景,李向華記憶猶新,“那時負責電纜檢查的老師傅人稱‘一看準’,但老師傅退休以后,依然設想如何能用信息化手段系統完成電纜檢測。”在之后工作中,李向華和團隊成員認真學習金屬探測、無損檢測以及信號學知識,最終在行業內首創無損檢測、電纜清洗、外徑測量、扭矩增減等一體化解決方案,設計研究了測井電纜智能檢測系統,適用于8mm-13.2mm電纜的檢測與維保,其鋼絲橫截面損傷檢測精度控制±1%以內,斷絲定位準確率超過98%。
在生產一線工作了17年的基層作業隊長周年曾感慨道,“有了這套設備,我們就能及時發現電纜鋼絲的機械損傷,立刻關注重點部位,實現測井電纜的診斷快速化,也延長了電纜安全使用壽命。”據了解,該項技術還填補了國內測井電纜立體式保養的空白,實現了從優到強的跨越。而李向華本人,也先后榮獲陜西省技術能手、中國石油最美青工等榮譽稱號。
李向華和他的創新團隊全部來自測井生產一線,他們經常跳出工作圈子找問題,及時轉變思維方式、借鑒軍工、電子產業等兄弟行業先進做法,從生產源頭上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用新方法降低作業人員工作強度、確保現場作業平穩。近5年來,李向華和他的團隊足跡遍布天津、黑龍江、青海等十余個省份,參與完成一線生產技改革新13項、申報專利6項、編寫教材2部、編制與修訂制度6次,完成200℃以上的超高溫井施工超過20口,其日常檢查的電纜總長度更是近90萬米,相當于沿中國邊境線走上40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李向華說,“我是一個石油測井‘工’,我們要通過努力盡早成為真正的工匠,讓青春和電纜作伴,確保信號延綿不絕,問詢地層秘密有幾何。”
上一篇:贊!80107鉆井隊再創新紀錄
下一篇:“油氣偵察兵”到巖心庫“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