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創新工作室引領作用“強”
2022-10-19 16:10: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 張琳琳
2022年年初以來,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西南鉆井分公司充分發揮勞模張明強創新工作室的輻射引領作用,積極挖掘先進模范和專業骨干“傳幫帶”作用,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各類“急、難、險、重”問題,傳承工匠精神,激發創新活力。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已為西南工區47支鉆井隊提供過生產裝備、監控設施、生活設施等206次維保服務,協助現場處理設備故障130余次,革新制作實用工具模型12件,實現降本減費約115萬元。
急難險重的“攻關站”
“張主任,70167隊絞車剎車盤磨損嚴重,按照搬遷計劃,需要48小時內完成現場更換,急!”“俺隊(70339)使用的2#發電機組萬向軸斷裂,柴油發電機組無法使用,當前正在起鉆,請求緊急救援!”類似這樣的求助電話,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張明強(裝備管理部副主任)平均每天要接好幾個。自張明強創新工作室、技師工作站正式揭牌之日起,他便多了一重身份——“維保客服”,全天24小時在線“接單”。
“有些設備廠家遠的一千多公里,近的幾百公里,送修派人耗時費錢。為了不影響生產節奏,提質增效,我們發揮專業特長,主動靠上去,解‘燃眉之急’,大家都高興!”張明強協同工作室其他兩位骨干成員尹川、田建平聚焦生產一線,架起服務“橋梁”,從維修空調、監控主機、攝像頭到處理絞車、電磁剎車、泥漿泵等設備故障,從現場監督LDB、電動化鉆機升級改造到指導鉆機搬遷、鑒定完井設備,2萬多公里維修路,331臺空調、27臺套攝像頭再翻新、再利用,全力保障西南工區重點井工程生產生活平穩有序。
創新創業的“試驗田”
第三季度,該工作室以服務井隊為宗旨,利用跑井時機和現場人員深入交流,征集一線管理難題和有關意見建議。據部分使用P2200泥漿泵的鉆井隊反映,在小井眼施工時,由于排量受限,存在泵壓較高、泵速低、功耗大等問題。工作室成員立即開展攻關,通過調研分析,創新提出“改變驅動電機連接方式、使用160mm缸套”方法,并在元壩701井進行現場試驗。采用該方法后,P2200泥漿泵運行平穩,滿足排量需求,泥漿泵電能消耗降低30%以上。
針對鉆井隊普遍存在的泥漿泵導板磨損后無法測量導板下沉量、既增加修理時間又帶來安全隱患這一難題,該工作室根據泥漿泵結構原理,利用現場廢棄材料制作了泥漿泵中心拉桿同心度快速測量工裝。使用該工裝后,井隊可快速精確地測量泥漿泵中心拉桿同心度偏差值,并利用數據對泥漿泵中心拉桿同心度進行校正,減少設備維修時間,大幅節約了維修成本。
在日常工作中,他們帶頭開展“五小”活動,完成了絞車盤剎低壓報警、輔助剎車失風、冷卻水流量報警裝置等設計方案,制作了氣控系統模型,形成了《液壓大鉗、B型大鉗扭矩控制裝置》等5項創新成果,助力低成本高質量發展。
人才培養的“練兵場”
一個勞模就是一粒種子;一個工作室就是一個孵化器。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協助現場處理設備故障的同時,搭建技能培訓平臺,對一線員工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將工作現場變成培訓課堂,邊工作邊培訓,持續提升培訓質量和基層人員管理水平。
為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儲備,該工作室成員和50602鉆井隊司鉆李瑞等6位基層員工結成“師徒對子”,每月都與徒弟面對面或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進行不少于10次的知識傳授,確保“師帶徒”帶出成效、帶出亮點、帶出人才。2022年,公司發揮典范孵化作用,持續加大公司層面首席技師、主任技師、主管技師的培養力度,進一步提升員工創新素質,壯大創新創效隊伍,首次聘任2名主管技師、5名技師,暢通員工成長發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