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千帆競發揚帆起 逐夢深藍正遠航 ——記奮進中的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深藍水師”
2022-06-29 13:43: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 姚東江 王立維
他們被譽為地質家的眼睛,他們在堅守中探尋著地層的奧秘,在奮進中尋找著沉睡的資源。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自上世紀90 年代起,他們揚帆起航、征戰海洋,在海底數千米之下尋找油氣的寶藏 ;他們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測井特色、高點定位,為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建設海洋強國奮力拼搏。他們就是——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測井)“深藍水師”。
立足津門開拓市場多點開花
中油測井天津分公司坐落于高速發展的濱海新區南部,距離南港工業區通用碼頭僅13 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這里是中油測井的海上作業基地,是“深藍水師”將士的家園。
“1991 年 8 月 13 日,我們測井人突破陸域測井的局限,使用新解放電纜絞車,通過吊鉤吊輪轂的方式, 完成了第一次海上作業——井下電視作業項目,那可是我們中國石油的第一次啊!”提到當年的涉海施工,
當年的老隊長鄭樹立仍然興奮不已。
多年來,天津分公司“深藍水師”立足津門,服務海內外。從津門的灘涂到蓬萊的外海,從南海的波濤洶涌到波斯海灣的高溫炙烤,他們戰酷暑、斗嚴寒, 大力開展涉海作業支持和專業化指導,在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精益管理、人才強企、數字轉型、國際發展“六大戰略”中提升涉海技術服務水平,落實“市場導向、油田至上,一體協同、競合共贏”市場營銷理念,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以高質量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深藍水師”持續 20 余年服務渤海西部灘海市場,努力保障大港油田、冀東油田海上鉆井項目;10 余年高質量服務中海石油渤海、南海等油區;連續五年承擔國家地質調查局部署的北黃海重點探井項目;國內首家介入南海可燃冰測井評價項目,為天然氣水合物開發評價領域作出積極貢獻,填補了技術空白;連年中標智慧石油、哈斯基、洛克石油等國內外公司的測井、射孔、解釋評價項目,服務油氣、保障鉆探,為油氣勘探開發和地質調查貢獻力量。
自立自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服務中,新區塊相對較多、區域性地質資料相對匱乏,加之海洋之下地溫梯度高、不同海區對涉海設備要求不同等特點,使得涉海作業對專業化儀器設備的電子化、信息化、模塊化技術都有較高程度的要求。
“這都是我們的寶貝!”指著一排排擺放整齊的大顆粒旋轉取心裝備,現場工程師栗歡非常自豪地說。操作間里,每個電路、每個面板、每組取心筒、每個小鉆頭的擺放,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
據悉,中油測井不斷推進技術研發工程,樹牢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立足自立自強。在高溫測井芯片、高性能中子管、智能測導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三維感應、偏心核磁、大顆粒旋轉取心、橋射聯作等高端產品受到油氣田企業的青睞,做綠色發展、奉獻能源的踐行者,積極創建中國石油創新型企業、綠色企業。
在冀東人工島,他們應用自主研發的新型膠囊式電動釋放器,將可容納同位素膠囊數量由原來的5 粒增加至15 粒,提高了現場安裝便利性,降低同位素操作時間,助力生產綠色轉型;在埕海探區,在195 攝氏度的實測井溫下一次性完成首井測井任務,以垂深6000 米的深度刷新了國內海上測井施工的垂深紀錄 ;在渤海趙東油區,應用爬行器生產測試工藝,歷經20小時在井斜89.91 度的井筒內爬行距離1700 米,創渤海海區生產測試爬行最長紀錄;在國海國裕海洋平臺,使用改進型大顆粒井壁旋轉取心儀,一次入井收獲 30顆大顆粒巖心,收獲率 100% 的成績,創下了渤海灣單槍單鉆頭鉆進次數最多、收獲大顆粒巖心最多的施工紀錄。
“四精”管理 提質提效助力油氣田開發
“深藍水師”持續開展提質增效攻堅戰,在經營上精打細算、生產上精耕細作、管理上精雕細刻、技術上精益求精,以科學管理為生產提質、提效、提速。 2021 年 5 月,C3300 隊在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潿洲 11-2-C4H 水平井射孔施工中,采用自主研發的 178 槍 40 孔密射孔器材,使用自清潔彈工藝,創造了國內大直徑、高孔密水平井射孔單井作業跨度 877 米、實射厚度578.3 米、裝彈 20827 發等多項新紀錄。
提起那次施工,隊長王帥記憶猶新:“那次施工,有效推廣采用了多級增壓射孔、自清潔射孔等各項新工藝技術,創下了國內海上作業3 項紀錄,對于讓‘國’字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海洋施工中,“深藍水師”在公司、分公司的支持和指導下,突出精益管理,推進生產組織工程增強技術服務能力,規模應用插拔式快速井口、模塊化射孔器等工具,全面應用橋射聯作2.0、直推式和爬行器等工藝技術,測井綜合提速、單隊創效同比大幅提升,為海上油氣開發提速、提質、提效作出貢獻。
在趙東合作區域,C2304 隊 1 位工程師、2 位機械師使用 2 套拖橇,應用插拔式快速井口等新設備,20 天連續完成7 口井19 井次測井任務,大幅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在遼東灣,C2280 隊連續出海90 余天、往返3 個平臺完成了11 口井 30 余井次測井任務;在渤南作業區,C2303 隊使用“一串測”技術,實現跨隔測壓 + 產出剖面(PLT)同時測井,為甲方節約時效40%。
管理創新,“兩提一降”提升設備保障能力
中油測井加快形成“五統一”、做到“五過硬”、強化“五保障”,“深藍水師”后勤團隊精心維護海洋設備平穩運行,保持了操作規程覆蓋和設備出廠完好率兩個100%,實現了多年來的設備零事故。
中國南海,那是一片美麗富饒、油氣資源星羅棋布的海域, 有著“第二波斯灣”之稱。由于南海海域高鹽、高濕度的自然環境,海上托撬等設備易腐蝕、易老化等問題長期困擾著測井人。
怎么辦?面對設備維護“深水區”,以黨員翟國忠為代表的海上項目中心技術保障團隊深入海上,在暴雨與悶熱低壓的夏季、在陰冷潮濕的冬季“蹲”點現場,了解腐蝕形成的第一手資料, 在撬房里、在絞車旁、在操作間,技術保障人員細致測試和分析著各項現場數據,一天天下來,他們的汗水早已濕透了工服,泛著一層薄薄的汗堿。
經過反復測試和實驗,他們終于在防腐油漆、循環油等多種材料選擇方面找到了有效解決途徑,并編制了熱帶海域托撬防腐、抗撞維護保養方案,讓設備適應了南海“高溫、高鹽、高濕”環境,保障了設備在南海安全服役 8 年,有效節約了設備維修成本 , 實現了節支降耗和降本增效。
開拓思路為“可燃冰”開發貢獻力量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作為一種高效綠色新能源,是由水和天然氣在一定溫壓條件下形成的籠形晶體結構化合物。由于其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 倍,被譽為“后石油時代”最有希望的戰略資源。但由于其特殊的賦存環境和易分解等性質,使其勘探開發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2007 年,國家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實施可燃冰鉆探工程,并獲得實物樣品,使我國成為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發展計劃在海底鉆探獲得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別的國家行,我們中國人也一定行!”這是南海可燃冰研究團隊的豪言。在可燃冰儲層參數定量評價的研究中,中油測井解釋評價團隊強化可燃冰飽和度等關鍵問題研究,多次前往國內相關機構,進行實際調研,向專家學者請教,形成多個有關可燃冰儲層評價、成藏規律等國內國際創新性成果。
“2017 年,中國南海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可燃冰能源開采領域取得了全球性突破,確立了我國在可燃冰開采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當年的技術負責人李海燕說:“以可燃冰研究為契機,我們成功取得了4 項創新技術、申報了3 項發明專利、完成7 項研究成果,對于打破國外公司長期壟斷,開創國內水合物開發新局面具有深遠意義。”
現階段,“深藍水師”解釋團隊將繼續將測井資料與實驗分析數據相結合,就有效識別滲漏型可燃冰、精確計算可燃冰儲層參數等方面深入研究,在可燃冰開展中展現“中油測井”品牌,貢獻新時代石油智慧和測井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逐夢深藍,在蔚藍大海上揚帆起航。
第一代“深藍水師”
檢查工具確保施工質量
小隊在南海潿洲平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