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星火照亮創新路 ——大慶采油八廠技能達人引領群眾性創新創效新風尚紀實
2022-04-22 13:52:00 來源:能源科技
特約記者 趙爭春
“現在鼠標輕輕一點,遠在20公里外的油水井數據全部一目了然。”近日,大慶采油八廠第四油礦采油404隊臺九區塊采油工蔣玉林說起隊里新變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這是采油八廠技能達人引領群眾性創新創效的一個縮影。
一直以來,采油八廠高度重視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通過對內組織五小成果評選、對外參加創新方法大賽的“雙輪驅動”,為廣大員工搭建起了自主創新、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不斷涌現出了創新團體,涌現出了賈福林、張全通、劉洪俊、王志賢、李殷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技能專家、油田工匠,為油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地技能人才支持。
技術團隊,推進數字化應用
進入新時期,這個廠科學組織信息化技術人員持續加大數字化油田建設的公關。在油田生產上,遵循“站場集中監控、崗位無人值守”的改造原則,以生產操作自動化和優化生產管理流程為手段,積極推進采油隊數字化試點、大中型場站、井間數字化改造,做好“信息化建設”這篇文章,提升工作質量、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用工效率;在油田保衛上,應用熱成像雷達預警系統,通過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油田保衛工作效率。
為了推行數字化建設,真正實現生產動態可視化,生產數據處理智能化,生產指揮信息化,該廠從提高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水平著手,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提高自動化管理程度。該廠的第一油礦宋一聯合站,數字化建設遵循“站場集中監控、崗位無人值守”的建設原則,新建中心控制室及站內自控安防系統,在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勞動組織用工的同時,讓員工遠離了油氣場所,有效避免了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數字監控平臺一年來,這個站變“人員定時巡檢”為“電子全天巡檢”,實現了主要生產崗位數據自動采集、遠程傳輸和異常報警,崗位用工由65人減少到40人,效率提高38.5%。
“技能達人”實踐“創新方法”
在油田創新方法大賽這個圈子,提起八廠生產保障大隊第二維修班油水罐車司機張全通,知道他是司機的不多,知道他是“大手”的卻不少。在參加創新方法大賽的5年間,他共獲得全國大賽三等獎1項,省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張全通從參加工作起就喜歡琢磨小技改、小革新,一路走來成果豐碩,國家專利就申報了15項。他的創新靈感都來自于和他朝夕相處的洗井車。洗井車在修井作業、清洗輸油管網,熱洗油水井時,都必須收放連接管線。而管線為了承受高壓,采用耐高壓的橡膠與多層鋼絲制成十分沉重。每次管線收放時,都需要至少3個人配合才能完成,工效低、存有安全隱患,是困擾油田多年的老大難問題。自從杠上了這個難題,張全通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吃飯時候想、走路時候想,有時候突發靈感,他半夜三更也會從床上爬起來。經過700多個日夜攻關,最終完成了折疊式高壓管線自動收放裝置,使原來洗井靠3個人人拉肩扛移動管線,變成了只需一人通過遙控裝置自動收放管線,填補了我國在油田洗井車管線收放自動化方面的空白。
泵修大師,“聽音辨癥”
第四作業區維修班李殷海剛剛獲得 “油田工匠”榮譽稱號。消息傳來,同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說,殷海當選,名副其實。參加工作23年來,李殷海先后取得了國家專利10項,油田公司重大技術革新成果獎11項,創造了維修40000個零部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
從事泵修工作23年來,李殷海練就了一手“聽音辨癥”的絕活。大到機泵停運,小到預警燈誤報警,他有時僅靠“耳聽”,就能迅速找出“病因”,只三兩下調試,“生病”的設備就能很快“痊愈”,無數次在生產現場為設備搶修爭取了時間。在一次例行巡檢中,李殷海發現永四卸油點1#、2#外輸泵聲音不對。他叮囑崗位工人要時刻關注兩臺泵的運行。還沒等他想好解決方案,兩臺泵相繼出現故障。由于該款泵已經停產,沒有配件可以更換,廠家保修人員束手無策。而購買新泵需要20天才能到貨,這可急壞了區里。難題再次交到李殷海手里,他趕到現場,分解泵體、研判工況,做出了問題出在平衡盤軸向間隙的判斷。回到工作室,他采取手工鑿削研磨的方式對受損部件進行維修。經過27個小時不眠不休的緊急搶修,重新又回到工位上的外輸泵發出了悅耳的轟鳴聲。
清潔專家,突破環保瓶頸
新環保法實施以來,清潔化作業已經逐漸成為井下作業的重中之重。作為工藝研究所負責井下作業的機采管理員,王志賢敏銳地發現,打造綠色井場、助力清潔生產將是油田井下作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針對井下作業油污對環境的污染問題,王志賢查閱了上百萬字的國內外文獻和專利資料,邊設計、邊修改、邊實踐,連續一年多,一身油一身水地泡在作業現場進行技術攻關,最終設計出了第一代抽油桿刮蠟器。投入使用后,現場操作人員反映,這款刮蠟器存在裝置較高,施工極為不便的問題。面對一線員工“打臉”的反饋,是放棄革新回到老路上,還是推倒重來繼續革新下去,王志賢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后者。在之后的2個月里,他單位現場兩邊跑,經過不斷優化,將導向機構由直立變為水平,降低了裝置的高度同時,增加蒸汽清洗和負吸回收功能,形成了第二代抽油桿刮蠟器。新型刮蠟器通過機械刮蠟和蒸汽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刮蠟、清洗、回收一體化操作,有效避免了油污落地造成環境污染的隱患,讓當初說不的作業工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參加工作20多年來,王志賢先后完成各類科技成果72項,其中有21項成果被國家專利局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他本人也被集團公司授予工程技術“百隊千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