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河西務油田低效油藏安36斷塊綜合治理研究
2025-01-10 10:06:00 來源:能源科技
李春蓮1?黃麗紅2?王新亞1?李亞博1?邊?航1?付國艷1
(1.華北油田第四采油廠,河北廊坊 065600;2.廊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廊坊 065600)
摘?要:河西務油田呈北東、南西向展布,由十余個斷塊組成,是典型的多斷塊復雜油氣藏。該油藏具有埋藏深、孔隙度小、滲透率低、儲量豐度低、地層壓力高、油氣比高的特點,為典型的高壓低滲透油藏。為解決油田各斷塊低效生產的開發現狀,提高斷塊開發水平,本文提出的治理方案以油田中部復雜小斷塊為切入點,完善注采井網,恢復地層壓力,提高水驅控制程度;重新認識油藏類型,開展開發技術政策研究;結合測井復查和動態信息,開展層間挖潛,提高油層動用程度。
關鍵詞:復雜油氣藏;高壓低滲透;水驅控制程度
中圖分類號:TE3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064(2024)18-0011-03
1油藏概況
河西務油田位于河西務構造帶的中北部。河西務構造帶在廊固凹陷中呈現為東高西低、南抬北降的斷裂構造特征,沙河街沉積晚期,由于牛駝鎮凸起區域性隆起及桐南洼槽快速沉降的影響,使該構造帶南部隨之抬升。本區東為武清凹陷,西北為桐柏鎮洼槽,整體構造面貌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河西務油田鉆遇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系、上第三系明化鎮組、館陶組,下第三系東營組、沙河街組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油層主要分布在沙四上段,其次是沙一段、沙二段。沙四上段油氣藏皆為斷塊、斷鼻構造油氣藏,沙一、沙二段油氣藏也以斷塊構造油氣藏為主[1]。
安36斷塊位于廊固凹陷河西務構造帶中部,夾持在兩條北東向正斷層的斷壘帶上,南接安11斷塊,北臨務14斷塊。在斷層上升盤形成半鼻狀圈閉形態,為一構造油藏。地層自上而下為第四系平原組、上第三系明化鎮組及下第三系沙河街組,缺失東營組及沙河街組部分地層。沙四上段為本區目的層,揭開最大厚度近400米,巖性為灰色砂巖與深灰色泥巖互層,砂巖發育,平面分布穩定。巖性為含泥巖屑長石砂巖,以長石石英為主,巖屑次之,成分主要為酸性火成巖,膠結物以泥質為主,鈣質次之,分選中等,多孔隙式膠結,為中孔、低滲儲層。層間的孔滲非均質性是在籠統注采條件下造成吸水(產液)剖面狀況差異的重要原因[2]。根據水井測試的吸水剖面,各層的吸水量差別較大,說明安36斷塊縱向上層間非均質性較強。安36斷塊沙四上段砂體分布穩定,砂巖厚度較厚。從測井曲線上看,縱向上表現為“砂包泥”,說明本地區壩沙較為發育。安36斷塊壩砂微相幾乎在所有的小層均發育。灘壩微相主要發育在壩砂的周圍,濱淺湖微相主要發育在灘壩砂體之間,但其在平面上發育規模相對較小。平面上按含油砂體劃分,縱向上按含油小層劃分。對地質儲量重新進行估算,儲量為102.4萬噸。
2開發歷程和開采特征
2.1開發歷程
1987年10月至1991年1月為溶解氣驅高產階段。初期產量高,遞減快,兩年遞減63%。地層壓力由33.7降至11.3MPa,降幅66%。階段累產油9.6萬噸,氣油比506(原始氣油比343),脫氣嚴重。
1991年2月至2002年9月為注水穩產階段。1992年注采井網完善后,地層壓力回升至15MPa,平均含水45.8%,氣油比降至262,階段累產油9.3萬噸。階段注采比高達2.5,水驅控制74.7%。
自2002年9月至目前為低產低效開發階段。主塊停注,含水上升,氣油比530,累產油5.4萬噸,注采比0.98,水驅控制程度僅23.8%[3]。
2.2開發效果評價
初期產量高,遞減快,壓裂投產井占比高。據初期13口油井生產統計,Ⅰ、Ⅱ油組合采10口,單采Ⅰ油組3口,日產原油達到120噸,單井日產原油差異較大,平均18噸。建產初期壓裂投產井占比67%,平均自噴期500天,油藏遞減較快,15個月下降到45.2噸,階段遞減66%。
溶解氣驅貢獻大,壓力下降快,單位壓降采油量低,脫氣嚴重。Ⅰ油組溶解氣地質儲量2.09億立方米,累產氣0.65億立方米,采出程度31.1%;Ⅱ油組溶解氣地質儲量0.82億立方米,累產氣0.46億立方米,采出程度56.1%。油藏開采前期能量以溶解氣驅為主。開采兩年地層壓力由33.42MPa降至12.68MPa,單位壓降采油量低,平均僅509噸,表現出低滲油藏的開采特征。
斷塊注水開發后存水率保持穩定,當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達到56%后,斷塊停注觀察,存水率不斷下降,產量低水平穩定,目前斷塊存水率僅為0.7,仍需補充地層能量,緩解開發矛盾。從含水與采出程度關系曲線上看,1992年注水調整后產量向高采出程度偏移,調整效果較好,目前曲線向低采收率偏移,開發效果有待提高。
斷塊目前油井壓力系數保持在0.5左右,水井壓力系數在1.0左右。主要由于高飽和油藏,脫氣后地層壓力急劇下降,且構造破碎,注水效果差,后期需采取措施逐步恢復到合理壓力保持水平[4]。
2.3措施效果評價
斷塊歷年共實施措施77井次,累積增油80507噸,其中壓裂和補孔占措施總井次的67.5%,單井增油效果最好[5]。
壓裂措施共實施23口45井次(含高壓氣體2井次),有效31井次,有效率為69%。統計投產后壓裂30井次增產效果,有效期在87~862天之間,累積增油110~8619噸之間,平均單井次日增油4噸,有效期298天,累積增油1245噸。投產前壓裂效果較好,斷塊為低滲油藏,投產前壓裂15井次,占總壓裂次數的33.3%,全部有效。1987年~2003年壓裂38井次,有效率較高,為76.3%。而2003年后壓裂效果較差,壓裂6次僅2次有效,有效率僅為33%。
補孔措施共實施15口32井次,但效果差。一是有效率低。有效6井次,有效率僅27.3%。二是增油量低。增油30噸,平均有效期397天,累增油30369噸。多以補孔合采為主,分層系看,單獨補開Ⅰ油組16井次,Ⅱ油組7井次。Ⅱ油組效果相對較好,具有自然產能。而Ⅰ油組僅有2口含油性較好。整體效果差,分析原因有兩個。一是物性差,無自然產能;二是合采情況下層間干擾導致新層無法動用[6]。
2.4水驅效果評價
斷塊共投轉注水井10口,對應油井19口。注水井組10個,對應油井19口,見效14口,油井見效率73%。注水見效方向主要是順斷層方向(北東向),79%的井單向受效,多向受效井位于主塊。Ⅱ油組相對見效程度高,達85%。低滲透油藏注水見效慢,見效周期普遍在兩年以上。注水增油明顯的有5口井,平均有效期955天,累增油1.2萬噸。
3存在問題及潛力分析
注采井網不完善,水驅效果差,油井普遍低產低效。安36斷塊構造破碎,水驅控制程度為33.7%,油井見效比例低,且均為單向見效。目前區塊多數井低產關或間開。
油層動用程度高,接替資源力小。安36斷塊一類油層449.3m/99層,動用一類油層363.7m/82層,一類油層動用程度為81.0%,二類油層動用程度53.1%。有效厚度大于5m的層均分布在已廢棄油井或斷棱處單井控制油砂體,難以動用,而二類層尚有一定潛力。
安36斷塊是“雙低”油藏,重新復算地質儲量后剩余油普遍存在,縱向上主要分布在主力小層,安36斷塊Ⅰ油組的1、2小層的剩余儲量占比49.1%。平面上,由于注采井網不完善,且注水效果較差,剩余油多為未水驅控制型[7]。
4方案部署
4.1調整治理思路
制定合理的開發技術政策,挖掘剩余油潛力,改善低效狀況。針對油井優選動用程度低或未動用的油層補孔、壓裂,提高單井產能,恢復長停井,提升整體效益;同時完善斷塊注采井網,提高水驅開發水平,提高采收率。
4.2開發技術政策
安36-34井區完善注采井網,開展換向水驅,挖潛Ⅰ油組1~3小層剩余油。轉注完善注采井網,增加水驅控制儲量,形成合理注采比的井網。斷塊計劃安排工作量16井次,其中油井措施9井次,主要為長停井恢復,水井措施7井次,主要為轉注,提高地層能量。
安36中部調整部署,在井網完善的基礎上,優選動用程度低或未動用的油層補孔、壓裂,提高單井產能。轉注安36-2井,對應2口油井注水,壓裂安36-9井物性差的二砂組,補孔轉注安36井三砂組。補孔安36-17井投注,對應斷塊高部位2口油井注水。壓裂安36-16井物性差的三砂組。
安36北部調整部署,利用老井井網,恢復長停井,提高水驅控制程度和動用程度?;謴退?/span>36-21井,并補孔恢復水井安36-3井,對應36-4井注水。
動態監測方面是以常規產吸剖面和壓力監測為主,選井兼顧覆蓋面和資料的連續性,共有四方面內容。一是了解縱向上各小層的產吸狀況;二是了解平面上水流方向;三是注采矛盾突出井組注示蹤劑;四是了解注水見效狀況,共安排監測47井次。
方案實施后,斷塊水井由目前4口上升至7口,油井由15口變為13口,注采井數比由1∶3.8提升至1∶1.9,水驅控制程度由33.7%上升至57.1%。
4.3 HSE風險提示
本斷塊是低滲油藏,水井注水困難,易造成地層憋壓嚴重,在油水井措施作業前對壓力情況和地層連通情況要認真評估,對高壓層風險準確提示,施工前提前泄壓,保證井控安全,避免地層污染。井下作業應明確鉆具內防噴工具、井控監測儀器、儀表、壓井液處理裝置和灌注裝置等配套標準,以滿足井控技術的要求。
5結語
安36斷塊是河西務油田低效開發油藏,為提高斷塊采收率,解決低產低效生產開發現狀,充分利用現有停產、低產井完善注采井網,立足于注水開發,提高水驅控制程度,恢復地層壓力。利用老井復產、轉注、轉采、卡水等方式恢復油藏正常生產,同時結合測井復查和動態信息,開展層間挖潛,提高油層動用程度,改善老油田開發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微.曙光稀油油藏開發后期穩產技術研究[D].沈陽:東北石油大學,2020.
[2]李延達.特低滲透樹322區塊有效動用體系評價及綜合調整措施研究[D].沈陽:東北石油大學,2021.
[3]張玲山.賈塬長4+5油藏綜合治理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20.
[4]薛兆杰.開放方式對斷塊油藏開發效果影響規律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3(6):11-15.
[5]牛佳.X區塊二三結合開發方案調整技術研究[D].沈陽:東北石油大學,2022.
[6]巢華慶.大慶油田提高采收率研究與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7]朱旭.特高含水油田層系調整開發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1.
作者簡介:李春蓮(1975—),女,河北廊坊人,研究方向:復雜油氣藏。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ow-Efficiency Oil Reservoir in An36 Block of Hexiwu Oilfield
LI Chunlian1,HUANG Lihong2,WANG Xinya1,LI Yabo1,BIAN Hang1,FU Guoyan1
(1.The Fourth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Huabei Oilfield Company, Langfang Hebei 065600;
2.Langfa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Langfang Hebei 065600)
Abstract:The Hexiwu Oilfield is distributed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consisting of over ten fault blocks, which is a typical complex oil and gas reservoir with multiple fault blocks. The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urial, 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low reservoir richness,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and high oil-gas ratio, which is a typical high-pressur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order to solve the low-efficiency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the oilfield's various fault blocks and improve the fault block development level, the scheme takes the complex small fault block in the middle of the oilfield as the starting point, improves the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 network, restores the formation pressure, and improves the water drive control degree; re-recognizes the reservoir type and conducts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s the logging re-verification and dynamic information to carry out inter-layer exploitation,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degree of the oil layer.
Key words:complex oil and gas reservoirs;high pressure and low permeability;aterflooding control degree